传真:
手机:15814607339
邮箱:admin@admin.com
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和畅兴科产业园B1栋5层
中国足球早已称雄亚洲:有图有!五金春秋战国我们就有足球的记载,汉代时开始叫蹴鞠,从官方到民间都玩的很溜。比如,刘邦就是一个很喜欢踢球的皇帝,踢的还是“前锋”,据说还进了很多球,当然水分很大,那叫“领导球”。到了唐朝,连我们的女生都踢球了。可惜的是到了清代,基本蹴鞠就消失了,据说是东北入主的那批人喜欢玩冰球。
1867年,上海租界侨民自发组织了“上海足球会”,参加比赛的都是外国侨民。这个协会被当时的上海人称为“西联会”。从1926年起,中国足球队开始参与洋人的比赛。
1881年,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从建学之初,就将足球列入正式课程。1901年,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成立足球队,人称“约翰辫子军”。1902年,南洋公学(今上海交通大学)也成立了足球队。
京师大学堂(北京大学)足球队成立于1910年。1905年4月24日,京师大学堂举行了第一届运动会。发文告说:“盖学堂之宗旨,必以造才为指归,而造就人才之方,必兼德育、体育而后为完备”,开我国高等学校举办运动会之先河。
中国足球队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奥运会比赛,因为是单场淘汰制,输给了英国,提前出局。但想到当时中国队的条件,虽然输球,外国媒体还是盛赞中国足球的实力丝毫不亚于欧洲足球。之后,球队与欧洲多个球队的友谊赛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现在人们都知道,职业足球是一项烧钱的项目,包括国家队。在时期,当时中国的足球可没现在经费充足,业余或者民间足球队是靠募捐和表演赛来募集资金。
1936年国足为参加奥运会,先是社会募捐,好不容易凑了17万元,还差5万。差的这5万元靠着国足队员在东南亚各国打友谊赛凑齐的。
这是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,赛前,为筹集资金,也为提高技术水平,足球队员提前两月出发,先到东南亚踢了27场球,筹得资金5万元。
参加柏林奥运会的中国足球队队员来自各行各业,包括驾驶员、警务员、律师事务所、商人、公司秘书及大学生等。
1948年5月,上海江湾体育场,第七届全运会上,香港队与上海队正在进行足球比赛。中华全运会一共办了七届,这届是抗战后的第一届,也是蒋在办的最后一届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没有正式的足球管理组织,没有经验丰富的外籍教练,没有职业的运动员,没有频繁的国际交流,中国足球在亚洲却几乎无人能敌。
北京市社科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汕说:“年间,球员的素质都比较高。他们不是职业的运动员,很多是品学兼优的学生,还有医生、艺术家等各类人群参与。
金汕说,足球完全是民间的体育活动,没有政府层面的机构出面管理,不是政府不重视,而是“政府太困难,那时候国力贫弱,拿不出太多的钱出来搞体育。中国队出国打比赛,很多时候都是自筹资金。”
1913年,“华北联合运动会”成立,辖北京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新疆、东北三省等共18个单位,经费全靠会费、门票和募捐收入维持。从1914年起,足球被列入每年比赛的常规项目。
1914年,华东各大学体联成立,成员有南洋公学、圣约翰大学、上海沪江大学、苏州东吴大学、南京金陵大学、杭州之江大学,当时人们称为华东六大动会。
1924 年8 月,在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化学教室召开了“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” 成立大会。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全国各地体育代表,学校长张伯苓被选为董事长,国民政府外交总长王正廷被推举为名誉会长。
全国体协是民间群众性体育组织,在草创阶段,经费没有着落,《申报》报馆免费出借房屋一间,作为体协办公场所。
1924年秋,全国体协组织了上海中华足球会。体协成立后做的第一项工作,就是举办了上海中华足球联赛。京剧大师周信芳领导的华伶队参加过此项赛事。1926 年,在体协的促进下,全国分区足球锦标赛揭开序幕。体协本想此项锦标赛在各区轮流举行,无奈交通不便,时局混乱,球员都不是职业球员,还要学习和工作,所以最终只在内地武昌举办过一次,其余都在上海、香港、天津三大沿海城市。
远东运动会从1913年起,每两年举行一次,按菲律宾、中国、日本的顺序,轮值主办。在其21 年历史的10 届竞赛中,中国足球队连得9 届冠军。已故著名体育教育家、复旦大学体育系主任蒋湘青认为,这是体育在国际运动竞赛中最光辉的一页历史。
李惠堂,字光梁,1905年出生于广东。16岁时,李惠堂因为身强体壮,球技出众,加入了南华足球队乙组,次年升入甲组,并多次率队在香港的足球赛和沪港埠际赛中夺得冠军。
1923年,李惠堂率队出征澳大利亚。当时,外国普遍看不起中国人,当地媒体还中国人,登了一幅漫画,画中的中国球员面黄肌瘦,每人拖着长辫进入球场。但就在第二天,中国队3比3战平了当地的最强球队。这场比赛,李惠堂上演了帽子戏法。
李惠堂从1923年起多次率领中华代表队在远东运动会上获得冠军。当时的媒体曾报道:“历次远东运动会中,中国在失败之中占面子的,只有足球一项。在个人方面,我们决不能否认李惠堂特殊的功绩。”
1923年,在日本大阪举办第六届远东运动会。日本人以为稳操胜算,不料以1:5大败。上海的《申报》将日本媒体表达沮丧情绪的“号外”传回国内,把标题改为“中国足球铁军,堂堂十年连胜”,这让中国足球队在亚洲体坛内获得“铁军”的称号。
香港球员李惠堂在这场比赛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。李惠堂是亚洲足坛乃至世界足坛上一个神线年被澳大利亚人封为“亚洲球王”,1976年又被联邦德国权威足球杂志评为“世界五大球王”,与贝利、马修斯、斯蒂凡诺、普斯卡斯齐名。
李惠堂从小热爱足球,1921年,少年李惠堂加入香港南华足球队。1923年即在远征澳大利亚的比赛中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。初到澳洲,中国球员在媒体上的形象都是骨瘦如柴的病人,在比赛上,李惠堂连中三球,让澳洲人的眼睛一亮。
日本侵占香港后,李惠堂回到广州,专门从事足球书籍的写作,后又移居香港。1954年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,1965年当选为国际足联,1979年病逝。